您的位置:行业>正文

让每个人都成为“急救员” 温州目前有355.2万人次参加应急救护培训

生活中难免发生意外,但由于目前大多数人安全防范意识较薄弱,面对突发状况时往往束手无策。这时,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团队的存在,为社会提供了一支宝贵的力量。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3600多人、应急救护培训355.2万人次、救护员取证培训(含CPR+AED)52.5万人次。利用所学,更多的人能在关键时候及时帮助别人,实现眼前的自救与互救,做到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资料图】

社工化身“急救员”成功施救

今年年初,在市区一酒店大堂,一名男子突发心脏骤停,昏倒在一旁的沙发上。幸运的是,正在与家人欢度新春佳节的南汇街道桥儿头社区社工梅若芸出手援助,利用其在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中学到的急救技能,迅速对晕倒男子进行心肺复苏,为医护人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成功将该男子救活。

当天晚上9点左右,吃完年夜饭准备回家的梅若芸,注意到酒店大堂内聚集了不少人,原来是一名男子突感不适,心脏骤停后晕倒在沙发上。了解情况后,她果断地为其实施心肺复苏,随后该男子逐渐恢复了意识,并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梅若芸仍心有余悸,她说,当时男子的唇色发白、脸色发紫,已无自主呼吸。作为一名社工,梅若芸认为这是她应尽的义务。“即使不是我,也会有其他人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拯救生命的。”梅若芸说,她在成为社工时,参加了红十字会组织的应急救护培训,并学会了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没想到,这些技能这么快就派上了用场。

“学会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梅若芸告诉记者,如今,她的包里长期备有急救包,出门在外时会格外留意人群扎堆的情况,时刻准备着在他人需要的时候施以援手。

关键时刻做第一个“施救者”

“如果‘第一目击者’在现场能正确处理伤病员的伤情,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就能有效地保护生命健康、减轻痛苦、减少伤残、降低死亡的概率。”每一堂培训课上,急救培训师余必正一定会对学员讲这句话。

余必正是一名教师,同时,他还是应急救护知识宣传推广志愿者、平阳县红十字救护培训师、浙江省一级救护师、浙江急救志愿者……除了教会学员正确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流程,他还会在课堂上引导学员树立“敢于救人、能够救人、不怕救人”的急救理念。

“有一次,一名学员打来电话兴奋地说,他用学到的急救知识救助了一名车祸受伤者,在120救护车赶到之前及时做了头部包扎止血,我听了心里很欣慰。”向记者讲起此事时,余必正的话语中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我们身边掌握救护知识的人越多,就会感觉越安全。学习应急救援知识,在紧急时刻,会带来‘生’的希望。”

比起疾病突发后的应急救护,他更希望做好事前防范。于是,他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到文化礼堂、公园、广场,向群众发放急救知识宣传手册和急救药品,现场为市民演示心肺复苏操作、CPR+AED操作和婴儿气道异物梗阻处理等。每年寒暑假,他放弃休假,主动参加省市级培训班学习,更新补充救护理论知识。他希望越来越多的市民能参加急救知识培训,学习必要的急救技能,共同弘扬扶危济困的人道主义精神。

人人学急救,守护生命责无旁贷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3600多名培训师走进机关单位、社区、企业、学校等,传播心肺复苏法、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教程、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创伤包扎等急救知识,充分发挥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力量,把真正惠及人民群众的急救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

“通过培训,让大家认识到守护生命,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培训,他们希望让每个人都能明白,急救不仅仅是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而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学会急救,才能真正做到“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此外,市教育局先后多轮支持应急救护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去年又专门推出“救在身边·校园守护”专项行动。并且以“双减”为契机,将应急救护相关内容纳入课后服务课程,探索开展以应急救护为主要内容的全生命周期安全教育研学、夏令营等活动,动员家长参加各类公益讲座掌握救护知识,每年开展240场以上,受益师生近10万人次。

同时,应急救护工作方法也在不断创新。2022年9月,市红十字会联合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全国首家急救教育学院,成立了温州急救教育研究院和温州校园急救联盟。启动建设生命教育体验馆,在该校形成集生命教育、救护培训、科研攻关、志愿服务于一体的新型急救教育综合体。

另外,市红十字会还联合温州农商银行成立全省首个温州市红十字农信生命守护基金,乐清、苍南、瓯海、文成、龙港等地红十字会也与当地农商行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甚至也有一些企业捐赠AED等设施,通过各种宣传,吸引社会资源支撑应急救护体系。

原标题:

让每个人都成为“急救员”

我市目前有355.2万人次参加应急救护培训

记者吴健

相关阅读